李清照的金华岁月与文学宇宙
2025年5月14日下午2点30分,由浙江广厦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《亭塘讲坛》在新综合实验楼701教室开讲。此次讲座题目为《一诗一词,一赋一经说易安》,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来自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教授何晓云。讲座以史料为经纬,带领师生穿越时空,探析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晚年在金华的学术坚守与文学光辉。
孤灯校勘:金华岁月里的文化守望
何晓云从李清照的身世年谱说起,梳理了李清照与李格非、苏轼、蔡京、王安石之间的关系,如李清照的表姐嫁给了蔡京,而王安石的女儿嫁给了李清照的表姐夫蔡京的亲弟蔡卞,因此李清照要叫王安石一声表姨夫。人物关系的梳理,引起了在座师生的浓厚兴趣。接着从1134年李清照寓居金华的事实切入,彼时历经丧夫、战乱的李清照,在孤苦中以惊人毅力校勘亡夫赵明诚遗作《金石录》,同时创作出《武陵春》等传世词作。“‘载不动许多愁’不仅是个人悲叹,更折射出南宋文人背负的时代重量。”何晓云通过地方志与诗词互证,阐释了李清照在双溪水畔的创作:一诗《题八咏楼》、一词《武陵春》、一文《打马图经序》、一赋《打马赋》等作品,还原了“以学术疗愈心灵”的坚韧形象。
文学革命:易安体的双重突破
何晓云重点阐释了李清照的三大贡献:词风创新,打破婉约词藩篱,《渔家傲·天接云涛》等作品融合豪放气韵,将愁绪升华为哲学思考;性别书写,其《夏日绝句》“生当作人杰”以女性视角重构家国叙事,颠覆传统闺怨范式;理论建树:著作《词论》提出“词别是一家”,敢于批评苏轼、柳永等大家,也是其实力的体现,由此奠定了中国词学批评体系基石。
通识教育赋能文化传承
讲座中,何教授探讨了通识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。他指出:“李清照的跨界思维——兼擅诗词、金石、批评,正是当代通识教育追求的典范。这位宋代才女不仅以婉约词风闻名,更在金石学领域与丈夫赵明诚共同完成《金石录》,其文学批评著作《词论》开创了词学批评的先河。”24级给排水工程专业刘译元同学深有感触:“原来课本里的‘千古第一才女'离我们这么近!通过何老师的讲解,我才真正理解到李清照不仅是位诗人,更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。”现场互动环节,何教授展示了拓片、《金石录》、《李清照年谱》等文献资料。
据悉,《亭塘讲坛》后续将推出文人系列讲座,持续以地方文化资源激活传统经典。